分类: 推荐文章

再一次,实现听歌自由

再一次,实现听歌自由

20年前,中国网民听歌是自由的,准确点说是听盗版歌的自由。2002年11月,百度上线MP3搜索功能,几乎能搜索和下载到所有的歌曲。按相关的版权法规,百度未经授权使用他人资源牟利是违法的。当时互联网产业违法采集数据、传播盗版是家常便饭,版权管理形同虚设,百度顺势而为分了一块大蛋糕。盗版音乐砸了音乐人的饭碗,就如同盗版软件摧残软件从业者。最近十多年,政府对音像作品版权的管理日趋严格,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,一个行业兴盛的起点首先是从业者得到应有的报酬。

老者Java,奋战一线

老者Java,奋战一线

Java已经诞生20多年了,依然是企业级开发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,也是挨骂最多的语言。Java广受批评的四个缺点是:性能差、内存消耗大、GUI弱、代码啰嗦,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几个问题呢?在微服务的背景下,提倡围绕业务能力而非技术来构建应用,允许由不同的语言构建应用程序。一个超大的集群,往往有上万个微服务的容器在运行。为了更有效率的管理容器,必须对微服务提几点要求:镜像体积小、内存消耗小、启动速度快,这些却都是Java的弱项。

彻底理解协程

彻底理解协程

协程不是操作系统的底层特性,系统感知不到它的存在。它运行在线程里面,通过分时复用线程的方式运行,不会增加线程的数量。协程也有上下文切换,但是不会切换到内核态去,比线程切换的开销要小很多。每个协程的体积比线程要小得多,一个线程可以容纳数量相当可观的协程。在IO密集型的任务中有着大量的阻塞等待过程,协程采用协作式调度,在IO阻塞的时候让出CPU,当IO就绪后再主动占用CPU,牺牲任务执行的公平性换取吞吐量。

彻底理解线程

彻底理解线程

操作系统支持多个应用程序同时执行,每个应用至少对应一个进程,彼此之间的操作和数据不受干扰。当一个进程需要磁盘IO的时候,CPU就切换到另外的进程去执行,提高了CPU利用率。CPU在不同的进程之间切换执行,任务多的时候一直处于工作状态。有了进程,为什么还要线程?因为进程的成本太高了。启动新的进程必须分配独立的内存空间,建立数据表维护它的代码段、堆栈段和数据段,这是昂贵的多任务工作方式。如果两个进程之间需要通信,要采用管道通信、消息队列、共享内存等等方式。线程可以看作轻量化的进程,或者粒度更小的进程。线程之间使用相同的地址空间,切换线程的时间远远小于切换进程的时间。一个进程的开销大约是线程开销的30倍左右。

彻底理解进程

彻底理解进程

操作系统的”进程”很早就出现了,许多教科书上定义这个概念总是晦涩难懂。计算机技术发展太快了,简单的概念经过无数次演化,也会变得复杂。我们追溯一下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,就能理解进程解决了什么问题、为什么这样设计。进程是独立功能的程序的一次动态执行过程,也是系统资源分配的独立实体。每个进程都拥有独立的地址空间。一个进程无法访问另一个进程的变量和数据结构,如果想让一个进程访问另一个进程的资源,要使用进程间通信,比如管道、文件、套接字等。

谈谈微服务的粒度

谈谈微服务的粒度

自从微服务的概念和应用流行起来之后,受“微”的影响,有些人认为微服务越小越好,这显然是极端的想法。任何架构设计都有优缺点,在合适的场景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。明确粒度设计的上下限,是用好微服务的第一步。微服务的核心思想是“分治”,可以类比活字印刷术。每个字都有独立的印刷效果。坏掉的字可以被迅速替换,不影响其他字。

日常开发方案设计指北

日常开发方案设计指北

互联网公司管理研发流程,常常使用TAPD一类的敏捷工具。一个需求从提出到上线要经历至少七个流程。初级工程师往往做不好需求评审工作。要么被产品经理牵着鼻子走,让干什么就干什么;要么预估不到隐藏的工作量,在开发排期阶段给出不合理的排期,导致开发时间紧张,最后加班应付测试。

接口耗时10秒如何优化为1秒

接口耗时10秒如何优化为1秒

技术面试中,一定会被问到性能优化有关的问题。这一类问题大多数都是开放性的,考察求职者的知识储备和逻辑思维。我们的脑洞可以开大一点,多说一些解决方案,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。比如这个题:一个接口耗时10秒,如何优化为1秒?这个问题脱离实际生产情况,属于八股文。如果生产环境中出现性能低下的接口,通常怎么应对?

分布式系统架构理论与组件

分布式系统架构理论与组件

在计算机发展的早期,一直都是集中式计算,计算能力依赖大型计算机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,有些业务需要巨大的计算能力才能完成,而集中式计算无法满足要求,大型计算机的价格也非常昂贵。分布式计算将任务分解成更小的部分,分配给多台计算机处理,这样可以节约整体计算时间,大大提高计算效率。互联网大型网站往往面临高并发访问、海量数据处理等问题,必须保证系统高可用、易伸缩等等。分布式架构采用多台机器协同工作,动态伸缩容量,使用冗余节点来消除单点故障,提高系统可用性。

如何高效学习技术

如何高效学习技术

我们总以为学习一定会有收获,其实方法不当,既让人身心疲惫,也没有切实的回报。不少人每天都看技术文章,第二天就忘干净了。面试官问技术方案,明明心里清楚,口述出来却前言不搭后语。面试官再问底层算法,你说看过但是忘记了。他不在乎你看没看过,答不上就是零分。正如男女相亲,平时男方挺能说,关键时候却支支吾吾,姑娘必然认为他不行。学到的东西,无法说出来让他人理解,本质是没有真正的弄懂。高效学习的诀窍是:把自己当成一台计算机,既有输入,也要有输出,用输出倒逼输入。